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率先开放跨省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在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先行先试......8月1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强化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以及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方面,推出24条政策措施,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是继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后,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又一重磅政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湧表示,《若干措施》是《总体方案》的接力版、强化版、升级版,着眼于进一步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进一步深化“一核”与“两带”的双向赋能与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极中极”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四省(市)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初步形成,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持续提升,科创产业融合日益深化。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自《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全面提速,显示度、引领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商务区税收收入增长80.5%,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4.5%,正成为长三角区域高速发展的新标杆和双向开放的新地标。
张湧表示,为进一步放大“极中极”的“彩虹桥”效应,《若干措施》紧扣“功能复合型”这个关键词,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发展“四高经济”,即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加快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其中,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面,《若干措施》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率先与相关国家合作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模式。
在引进贸易促进机构方面。《若干措施》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实际出发,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内容分发和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在支持医疗机构方面,《若干措施》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率先落地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申请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少量药品提出了支持政策,同时支持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在张湧看来,这是虹桥区域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
优势对接 “一核两带”融合发展
在“一核两带”融合发展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以“一核”辐射带动北向、南向拓展带,以“两带”特色功能支撑服务“一核”,依托毗邻区、产业链、创新圈、交通网,支持苏州、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
张湧表示,《若干措施》强化“一核两带”优势对接,未来,“一核两带”在“大科创”上的辨识度进一步提升。
《若干措施》提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
在综合保税区方面,《若干措施》支持上海申请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综保区,拓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加工贸易等业务。支持嘉兴综保区在符合条件时申请扩区并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区域内综保区联动发展。
在高新技术企业互认、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相关政策,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企业、人才自由流动、资源优化布局。
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若干措施》指出,加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以协同开放提升整体实力,以功能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合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新引擎。
张湧表示,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血脉。《若干措施》从城际空中快线、中远程国际航线、公务机运营,到跨区域轨交建设、高速公路断点堵点畅通,再到开通合肥“中欧班列”、建设太仓港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等,对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作出系统安排。
从资金流和数据流看,《若干措施》将自贸试验区已经试点成熟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境外集中收付等政策复制推广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优化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等算力布局,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服贸通”数据专线,先行先试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都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